飞凌微车载端侧视觉集成组合方案,加速智能座舱监测多元应用落地

2025-2-8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升级和发展,智能汽车的驾乘安全逐渐成为终端用户关注的焦点。在全球各地相关法规政策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的大力推动下,用于舱内DMS/OMS应用的车载摄像头在新乘用车市场的装载率显著上升。据Yole预测,到2029年,车载摄像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4亿美元。其中,DMS摄像头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OMS等摄像头应用市场呈现良好的增长潜力。基于此市场背景,本文将深入阐述飞凌微车载端侧视觉组合方案及其在舱内监控应用领域的实践案例。

AI SoC + Sensor系统级集成

高性能车载端侧视觉组合方案

在智能汽车领域,车载视觉系统应用的快速演进催生了两大核心升级需求:图像性能和处理性能。车载摄像头视觉系统逐步向更高分辨率、高动态范围演进。同时,多目摄像头感知应用的集成和图像处理更为复杂,需要系统配备更强的数据计算处理能力以及更先进的图像算法。将端侧AI算力资源整合到车载视觉摄像头端,能有效提升车载摄像头的图像性能并完成多路视觉预处理工作,形成更灵活、高效的车载视觉系统架构,从而帮助智驾视觉系统应用更好地落地和快速迭代。

基于这些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飞凌微于2024年正式推出了M1车载视觉处理芯片系列,面向前视/后视、舱内监测、电子后视镜等各类车载视觉应用场景提供AI SoC + Sensor系统级集成的高性能车载端侧视觉组合方案

· 精准品质影像

飞凌微M1系列产品配备高性能AI ISP,涵盖了高性能暗光降噪和图像增强算法、高分辨率RGB-IR图像处理、最多4帧HDR合成(动态范围可达144dB)、LED闪烁抑制(LFS)、单路8MP@30fps或双路3MP@30fps HDR图像同步处理等多项先进的图像处理功能。飞凌微M1系列产品可适配国产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即使在车辆处于夜间道路或照明不足的地下停车场等暗光环境时也能为车载摄像头带来精准、卓越的暗光成像表现,提升智驾视觉系统识别的准确度和效率。

· 高效端侧智能

飞凌微M1系列产品搭载了自研NPU等先进技术,为车载视觉系统提供端侧AI算力资源,实现图像性能优化、多路影像数据同步处理支持运行轻量级端侧AI应用(例如人脸识别、姿态识别等),保障智驾视觉应用的高效运行。

· 极致系统集成

整体组合方案集成了端侧AI视觉处理SoC和CMOS图像传感器(Camera Sensor已适配),为客户节省开发调试周期和成本,助力智驾视觉组合方案加速落地。

· 全面客户支持

由经验丰富的本地技术开发团队进行支持,提供及时的客户响应速度和定制化的组合方案。

舱内监控多元应用

实时守护驾乘者安全

在舱内监控应用领域,飞凌微提供面向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应用、乘员监控系统(OMS)应用的多元车载端侧视觉组合方案,帮助智驾系统实时捕捉驾驶员的面部表情、眼部活动、头部姿态等,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等,帮助系统准确识别车内乘客的位置、面部表情和行为,监测儿童或宠物是否遗留在车内,保障驾乘安全。

· 乘员监控系统(OMS)应用

飞凌微M1车载高性能AI ISP芯片可与思特威车载系列5MP图像传感器新品SC530AT搭配,共同形成适用于舱内OMS应用的车载端侧视觉组合方案。在该组合方案中,由SC530AT图像传感器实时捕捉的高品质舱内影像信息,通过M1芯片内置的高性能暗光降噪和图像增强算法以及自研轻算力NPU的加速处理优化下,实现了影像画质的大幅提升,能为OMS应用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应用提供清晰、可靠的实时舱内影像信息,进一步助力舱内感知和信息娱乐系统的高效识别处理。

飞凌微M1芯片可搭配思特威5MP车规级RGB-IR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SC533AT,通过M1芯片内置RGB-IR ISP模块处理,实现了RGB、IR两种图像格式的同步输出,能满足乘客行为检测、遗留物检测等舱内OMS应用算法识别和视觉图像处理的需求,保障舱内乘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应用

飞凌微M1Pro芯片可搭配思特威2MP图像传感器SC232AT,在图像传感器以及SoC内置ISP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全局快门模式下动态范围的显著提升。同时,M1Pro支持运行DMS识别算法和结果输出,有效提升整体DMS系统的实时性,使智驾系统完成即时响应,从而保障驾驶安全。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将进一步在整车市场端普及和渗透。未来,飞凌微将持续聚焦汽车产业市场的前沿趋势和客户需求,专注于先进视觉处理芯片技术的创研,以更多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车载端侧视觉组合方案,助力构建智驾未来新生态。